他细数了一下,除了自己以外,第一批职业化的编剧有唐大年、闫刚、邱怀阳、张挺、申捷、高大庸、王力扶、高璇、任宝茹等,“当时史航、束焕在中央戏剧学院有教职,兰晓龙去了北京战友话剧团,薛晓路分到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林黎胜、姜伟、曹保平也在学校有教职。主力军就是这一波。”

唐大年、邱怀阳、张挺、任宝茹(由左至右)

职业编剧不像专业编剧那样有单位给他们发工资,更别说劳动保险、住房分配了。

但是作为第一批职业编剧中的一员,据汪海林回忆,在1999年写完自己的第一部原创剧本《明星制造》后,活儿就接连不断地涌来,他很早就在北京买车买房了。在大街上私家车还很少的时候,他已经开上宝马了,这让经常开着桑塔纳去跟他谈剧本的影视公司的老板们深受刺激。

“那个时候编剧人才稀缺,年轻人机会特别多。我们那时接活儿是很容易的,而且剧本完成就开拍。市场上的剧也不多,拍了就播。”

职业化对编剧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编剧要靠不断地写剧本来维持生计,这对于编剧行业的生产力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据汪海林粗略估算,他自己经手写的剧本达到1000多集,而跟他有关的剧本创作大概有四五千集。而且他还是跨类型和题材最多的编剧之一,写了历史剧、谍战剧、偶像剧、言情剧等不下10种类型和题材。

现阶段除了编剧以外,白一骢还有灵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制片人、导演等多重身份。

他所经历的个人职业生涯的转型,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电视剧、网剧行业的变迁。

白一骢

在做编剧的大约7年时间里,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商业编剧,这期间他参与编剧的作品有2003版的《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等。

到了2007年左右,通过写剧本,他基本解决了生存和生活问题,便希望做导演。他拿着剧本找公司,提出如果对方投拍的话,剧本可以免费提供,条件是自己做导演。

他回忆到:“做导演的时候很苦,天天被制片人折磨,什么都不给我。因为我对画面有‘强迫症’,经常自己掏钱去租镜头、灯等设备,基本上每部戏的片酬都折进去了。”

在2012年左右,他又一次努力地转型做了制片人。然而彼时随着资本的涌入,催生了很多不专业的制片人。

白一骢说道:“我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制片人作用很大,比如那时合作比较多的张纪中,他在剧组里能管控所有的事情。但到了2010~2012年,突然变成谁能把钱找来谁就是制片人。由于我做过编剧、导演、摄影、剪辑,对电视剧制作的每个链条都很清楚,所以我转型做制片时会更多地着眼于制作,尽量在品控上做得更好。”

2013年年底,由慈文传媒投资、腾讯视频出品、白一骢担任编剧的网剧《暗黑者》第一季口碑和流量双丰收,还作为唯一一部网剧被《南方都市报》选为“年度十大电视剧”之一,在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阶段较早地做出了成功尝试。此后,《盗墓笔记》《老九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接连几部“现象级”网剧开启了超级网剧时代。

改编&原创

似乎还没有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改编剧本和原创剧本的数量谁多谁少,成功率孰高孰低。

事实上,两者都缔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荧屏经典。

近年来,随着IP概念大热,IP改编一度成为市场的宠儿。从金庸武侠经典《天龙八部》到《暗黑者》《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白一骢担任编剧的剧本多为改编。

在他看来,改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可以站在一部优秀作品的肩上再走一步;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能会因为触碰到原著群体的神经而被反噬。”

“在改编时,有两点特别重要。”他说道,“首先,获得原作者认同非常重要。幸运的是,我第一次改编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当时金庸先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空间,并告诉我们边界在什么地方。”

白一骢参与编剧2003版《天龙八部》


唐大年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唐大年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3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传奇私服 阿斗复盘 邰谇是 剧本杀《达芬奇》复盘解析 mn你住在讶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