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周世勋,1921年2月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一位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爱自己看书。1932年直接考入湖北省第二中学读初中,1935年考入湖北省高级中学。1938年毕业,正值抗日战争武汉危急的时期,但暑假里还是举行了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周参加考试后回到了郊县。在等待考试的录取通知时,形势突变,日本侵略军已侵入武汉郊县,回省城的公路已被切断。他在路上遇到这么突然发生的严峻情况,进退两难,只得帮农民做点农活换口饭吃,这样维持了几个月。后来形势局部稍有缓和,才回到武汉,知道有的同学已经去重庆上大学了。一年后接到同学来信,告知他已为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录取。当他历尽艰辛抵达重庆时,离开原录取时间已超过一年,学校不让他入学,他一再向学校教务处和系领导写信申请,经过多次恳求,学校姑念战时情况特殊,准许他入学。他在电机系读了一年,发现自己的兴趣在物理学,于是找物理系主任周同庆请求转到物理系读书,在周同庆支持下他进入物理系学习直至1945年毕业。随着抗日战争胜利,冯德培领导的医学研究所在重庆成立筹备处(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的前身),周世勋应冯德培之约在该所工作。翌年(1946年)周世勋回到母校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48年初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他热爱祖国,急切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0年9月回到北京。先后在天津北洋大学和上海沪江大学任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主讲数学系的理论力学和物理系的电动力学。他的课以条理清楚、概念明确、推理严谨著称,深受物理系师生欢迎和赞誉。

1957年周世勋去前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师从H.H.博戈留玻夫院士,从事高密度电子气能谱和超导电性基础理论研究。1959年回国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多体理论和凝聚态理论的研究。1960年起开始指导研究生,陶瑞宝、孙鑫、王以铭、叶令等人都是周世勋当年的研究生,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中已作出许多贡献,为国内国际同行重视。

1980年周世勋被提升为教授,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物理学科理论物理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

周世勋积极支持系主任王福山创办和办好复旦大学物理系。他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严于律己、努力工作、默默耕耘、又善于团结老教授们共同做好各项工作。他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很多门课,如普通物理、电磁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又为研究生主讲量子统计、多体理论、超导理论等课,备受学生和青年教师欢迎。他积极支持同教研室其他教师从事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原子核理论、相对论、宇宙学、等离子体理论等领域的研究,鼓励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他和周同庆等合作翻译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史包尔斯基写的《原子物理学》,195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当时学习前苏联教材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作用。1961年周世勋编著的教材《量子力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轮教材建设中的一本优秀教材,被国内很多大学物理系采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该书流传面广,持续时间长,直至80年代仍在使用。1979年,周世勋参加翻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的改革教材之一《统计物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对经历“文化大革命”扫荡的中国高教界放眼全球、吸收养分,学习别国的教改好经验起到很好的作用。同年,他应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邀约,又写了一本篇幅较小的《量子力学教程》,由该社出版。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世勋受到无端的冲击和迫害,他坦然处之,不怨天,不尤人。虽然“文革”尚未结束,他一有工作机会就带领青年教师从事低温超导的科研和教学,培养青年学生。他积极支持师生们自力更生制作氦液化器,使复旦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国内少数拥有液氦条件的单位之一,为校内和市内需要在液氦温度做实验的科研或医疗单位提供了方便。


周世勋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周世勋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3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传奇私服 阿斗复盘 邰谇是 剧本杀《达芬奇》复盘解析 mn你住在讶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