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发表《十八春》(后来改名为《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1年-1960年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迁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到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
1955年,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写作奖金。同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并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时期。由于作品与当时中共的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毒草”而批判。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也因此长期被作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观。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张爱玲曾到台湾,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访台湾。张爱玲先到台北,由名画家席德进带她四处看访,又在作家王祯和的陪同下到花莲观光。本世纪初,张爱玲一篇描写台湾游记的《重访边城》中文手稿曝光,这是目前仅见的张爱玲唯一一篇描写台湾的文章。
1967年,改编短篇小说《金锁记》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同年,赖雅去世。这一年,张爱玲获邀担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并且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翻译成为英文。
1968年,《十八春》的内容经过修改以后重新定名为《半生缘》,在《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进行连载。1969年,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1980年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1年-2009年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于洛杉矶寓所,享年74岁。同年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其遗愿,同将她的遗体在洛杉机惠提尔玫瑰岗墓园火化。同年张之忌辰日(9月30日),林式同与几位文友将其骨灰撒在太平洋。遗物则由友人宋淇、邝文美夫妇处理,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1948年,发表《十八春》(后来改名为《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1年-1960年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迁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到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
1955年,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写作奖金。同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并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时期。由于作品与当时中共的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毒草”而批判。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也因此长期被作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观。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张爱玲曾到台湾,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访台湾。张爱玲先到台北,由名画家席德进带她四处看访,又在作家王祯和的陪同下到花莲观光。本世纪初,张爱玲一篇描写台湾游记的《重访边城》中文手稿曝光,这是目前仅见的张爱玲唯一一篇描写台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