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灏
汪承灏:物理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第一、二届
汪承灏 -
人物简介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第一、二届事事。在声空化研究中,发现了空化电磁辐射效应,揭示了空化乳化机理,建立了广义变幅器理论。利用压电效应,得出了可调频压电换能器新方法,给出了新型减振吸声结构--压电阴尼结构。提出了压电晶体弹性波场表面广义激发的普适理论,以及声表面波在压电晶体表面的散射理论。
汪承灏 -
研究成果
汪承灏院士从事超声学,物理声学研究四十余年,他与所领导下的研究集体一道在超声学,物理声学的诸多领域进行研究,取得主要成果为:建立了压电晶体表面广义激发所产生广义弹性波场的Green函数理论,该理论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分析声表面激发和传播的最严格方法"。运用该理论,首次给出了压电晶体表面源产生声表面波和声体波的衍射场严格矢量场理论,克服了国际上流行的标量的角谱理论的不足,该文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篇这方面的论文。给出了声表面波在反射阵上散射的严格分析。压电晶体声表面波激发、传播、衍射和散射理论构成声表面波技术的主要理论框架。之后,将稳态激发推广到瞬态,给出了压电晶体表面瞬态激发产生相互耦合的电磁波和弹性波场的普遍分析。其中还发现了表征声电耦合的电磁声头波新波型,最近又证明压电晶体表面的高速弹性波模式是表面纵波头波,而不是目前国际上认为的高速伪表面波。
在声表面波和声体波器件和系统方面:在研究声表面波在声栅上的Bragg衍射现象基础上,率先提出了纯声学声表面波频谱分析器原理和结构;给出和研制了换能器加权反射栅脉压线;声表面波无内反射换能器;超长时延弹性卷积器;可实现固体中动态聚焦的超声高频菲涅耳环阵换能器;单端对高频体波多模谐振器。研制了基于声表面波扩展频谱通讯系统,独创提出声表面波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合成孔径雷达的实时成像系统;创新提出和研制了声表面波射电天文功率谱仪等。这些器件和系统,有些是首创的,有的已付诸实用。研究了电负载对压电体系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变电端的抗性负载时,可使压电体系的机械谐振频率在一个很宽的频带范围有效地调节变化,基于此,提出压电可调频换能器原理和结构,它已被国外推广到水声换能器等当中。当电负载含阻的成份时,将对系统的机械振动产生有效的阻尼,基此早于国外率先提出了压电阻尼原理,这样压电材料可以构成新型的阻尼材料。
目前声致空化发光是物理学的前沿热点课题。而早在六十年代,汪承灏等用单一空化气泡,就准确肯定了空化发光发生在空化气泡闭合瞬间。同时表明在光辐射的同时,还可能伴有电磁辐射的存在。
此外还在空化效应、超声换能器和振动系统、功率超声、压电薄膜、声悬浮,固体中超声高频动态聚焦成像,声学时间反转法自适应聚焦等方面都作出些有价值工作。目前的研究范围包括晶体声学,超声检测和成像新方法,声表面波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等。
汪承灏 -
所获荣誉
总计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约130篇,获国家级奖4项,科学院重要成果奖6项以及饶毓泰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