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论著
《郑板桥传》,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郑板桥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金文百联集》,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游心集》,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洪武中都城陶瓷萃珍》,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
任职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论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省作协理事。 曾任太和县委书记、阜阳地委宣传部长、蚌埠市书画院院长等行政职务。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郑板桥评传》、《旷陵奇才-郑板桥传》、《金文百聊集》、《游心集》等,主要论文有《中国狂草书派论》、《幽兰赋真伪初探》、《春秋战国书风管窥》、《试谈郑板桥书法艺术》、《体道·游心·书艺》、《淮河文化谈》等。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在日本、韩国、港台、加拿大等地展出,曾在合肥、珠海等地举办画展。其作品小传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他的这些著作曾先后在《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之友》、《安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刊物进行了报道,在书法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品介绍
其中在1992年由安徽人民出版发行的《郑板桥评传》这本书的后记里,作者写道:“我对郑板桥发生兴趣,始于十年前。人过而立之年,往往容易感慨系之。苍茫世事。风雨人生, 是很能与u2018酒情跳荡,市上呼驺 ,诗性癫狂,坟头拉鬼u2019的心境合拍,何况与板桥途程又有某些相似之处?故而斗胆u2018啃u2019起郑板桥来”。从这种记述里,不难窥见杨先生的心境与文化追求。杨先生多才多艺,于诗、文、书、画、考古、鉴定均有深造与研究,对老庄哲学与佛教禅宗钻研尤为精深,曾先后在“文物”、“书法研究”、“美术史论”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数十万字的理论文章,他的专著《广陵奇才——郑板桥传》和《郑板桥评传》在大陆出版后,又由台湾大行出版公司印刷出版,受到海峡两岸学人的普遍好评。
杨士林先生是一位胸襟宽广、视野开阔、学养深厚、勤奋笃实而又淡泊名利的学者型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融会创新、自成一格。他的这些浓郁的体现出“瘦硬”“古朴”“沉静”之美的书法作品,带给我们的是说不尽的欣喜和兴奋,以及由衷的赞美与极大的精神享受。国内有多家 刊物对他作过介绍与报导,赵朴初先生在看过他的行草页后,亲笔题词,给予很高的评价。对这些荣誉,他很少向外人道及,只有少数几位朋友,才能了解他的抱负与成就。 士林先生学养深厚,视野开阔,与他交谈很有收获。他对家乡的故土有着深厚的眷恋,对淮河流域的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全国首届书法艺术与道家美学研讨会”上,杨先生一人提交了两篇颇有深度的学术论文,其中的一篇题目是《淮河文化摭谈 》,在这一篇文章中,杨先生从宏观的角度,纵向概 括分析了淮河文化起源、发展和演变情况,并论证了以老子、庄子和淮南子刘安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所显示的淮河文化的基本特征。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道家美学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为一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杨士林先生对于书法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书法应当说是写心的艺术,因为它那带有生命意味的线,较之其他艺术,展示心灵更加直接。它的律动,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的心灵波动曲线的实录。他说,书法创作首在养心,书法艺术追求的自然,同艺术家心灵的自然是相当一致的。不管你感悟到没有,在真正进入创作境界时,也便是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之时。其时的挥毫,已非手运,而全为心运,那是在世一种混沌的状态,一切是无,一切又仿佛是有,有与无,已无任何可以捉摸的把握的形态,一切是那么的澄澈空明,脑中像白纸,又是那么模糊,恍如水中之月, 雾中之花,恰如一种气功状态。
杨士林先生还是一位收藏大家,手中价值连城的藏品不可枚举,其几十年的收藏实践磨练出他的一双慧眼,也积累了颇丰的著述。更妙的是,这一切的成就就是水到渠成的,都源自于他所拥有的一颗自然纯净的心灵,这大概才是体验艺术大道的必然吧。 如今杨士林先生已隐居北京三载,他钟情于书画艺术和古文物鉴定事业,做起了和郑板桥一样的居士。杨士林先生说:“在书画界不少人跟着领导后面去u2018创作u2019的,那些人的作品虽能鼓噪一时,却u2018鼓噪u2019不了一世,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要经得起后人推敲的。他说自己已到京三载多时间,从不张扬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静心埋头做点学问”。从杨士林先生这般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真正淡泊名利、勤奋笃实的学者型书画家。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