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受了金秋时节热火朝天的诱惑吧,生于陇山下、长在千河畔的筱霞,也跟着“起哄”趁热闹了。秋天是耕者与田地互动的舞台。土地有情,把沉甸甸的厚礼,送给了手心起皮、额头流汗、扶犁扬鞭的种田人;农夫有意,把憧憬与希望埋进泥土,期冀来年再有好收成。筱霞不在种地的农人之列,她是以纸为土、用笔作犁,或者说是靠敲击键盘,把喜怒哀乐种在纸上,与同呼吸共命运的众人分享。这焉能不叫掺和起哄?
筱霞捧给读者的精神美食,是一本散文集,《人间如此美好》。光这集子的名字里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也装圆了鼓鼓囊囊的正能量,听了让人动心,嚼来余味无穷。书中的作品,是她多年来从休闲娱乐乃至吃饭、睡觉、社交里,“省吃俭用”节约时间“作务”出来的。这些文字里,浸润着她的智慧,渗透着她的辛苦,更散发着劳动果实的醇香……
在《人间如此美好》里,筱霞把80篇作品分为“人间如此美好”“山高水远”“中年如秋”和“杂文评论”四个部分。“人间如此美好”是筱霞的情感散文,她借写人、写事和写动物、植物、民俗、乡情、生活琐事……放飞心灵,表现人的善良秉性、人情的温暖、动物的亲情和生命的顽强、植物的生生不息与作者对生命的珍爱敬畏。“山高水远”是筱霞的旅游散文,她不但把天水麦积山石窟、延川县梁家河、太平峪国家地质公园、太白县老君洞的山水风光写得熠熠生辉,还把父亲的额济纳经历、自己对云南旅游的忧心、济南高铁手包失而复得的欣喜艺术再现于读者。“中年如秋”是筱霞的一组随笔,她写自己的人生得失、叙读书的乐趣、论爱情婚姻与家庭、谈生活感悟,道出的是“我”的质朴见解。在“杂文评论”里,筱霞道出了她对人“身份”的杂感,畅谈了她在顾君义诗歌《我以秋风为马》咂出的味道,这些文体虽不是筱霞的专攻,但因是深思熟虑后之所得,写得也别有意趣。
咀嚼品味《人间如此美好》,我尝出了筱霞散文视界广博、情感真挚、文字细腻的别样的汁味。大概是因为工程师职业的缘故吧,筱霞以不同于他人的锐敏视觉看山、看水、看人、看事、看社会……别人眼里司空见惯的日常纷繁琐事,经她那颇具穿透力的犀利目光洞察后,就看出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就有了“看点”“写头”,就成了笔下的优美之作,故使其作品包容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为视界广博。所谓情感真挚,说的是筱霞散文里的书写客体,都是她长期耳闻目睹至少是密切接触过,又经反复酝酿思考生出灼见后才下笔的,作品蕴含着饱满的肺腑之情,文字看似淳朴无华,但却极有激情张力,不是那种为写作而写的空泛无病呻吟。筱霞是中年知识女性,性格善良,感情丰富,这些优长渗浸进她的散文,就有了对人、物、事件细节记写及情绪倾注上的致密充沛,读之入骨入髓,感人至深,此为她散文的文字细腻。
筱霞是歌者,她将自己对人世生活的大爱,倾注于白纸,编织成美文,用清脆婉转的啼鸣,放歌人间美好,赞美崭新时代,甘为生活鼓呼,诚为社会呐喊,并借助《西部散文选刊》《陕西水利》《湛江科技报》《登封文学》《嵩山诗坛》等媒介器,放大传播至远处,更远处!
金无赤足,事无尽善,《人间如此美好》也还有提升空间。譬如四个版块的分割,前三部分以题材而分,第四部分则以体裁分类,难免给人标准不一之嫌;又如书中一些文章,写作思维发散不够,作品略显拘谨,限制了其触角向更深更远的空间伸展等。这些虽然是瑕,但对集子的整体质量并无大碍。
《人间如此美好》是一方长满了芳草与鲜花的美丽湿地,令人流连忘返。我的思绪从这繁花似锦的泥淖里挣脱,是在狠下了忍痛割爱的决心之后。孰料这形而上的家伙不安分得很,刚一拔出就穿过时空隧道飞回36年前的那一端了……
那时,我走出师范校门不久,刚从乡下调入县城当时唯一的初中任教。我学的是学理科,教初三化学,也带初二生物。我的学生里有一位个头不高、生性腼腆的女生,一双放射着清纯亮光的眸子不停地在讲台与课本间往复扫描,生怕遗漏了点滴知识,她的生物作业做得也十分准确工整。这个女生就是苟筱霞。一年后,我离开讲坛,弃理从文干我从小喜好的事去了。她完成学业后在县水保站工作,当了工程师。
知道她热衷于文学,才是近两三年的事。我干了作协主席的差事,办了个电子文学期刊,头一年筱霞就有6篇作品跻身,是《陇县文苑》发表作品最多的写手。后来偶遇,我方得知她自小热爱文学,近些年已发表各类作品逾300篇(首),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她还说她要出作品集。真应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老话,我大吃一惊!时隔不久,一沓文稿便出现在我的案头。
筱霞的《人间如此美好》就要和读者见面了,可喜可贺!她人在中年,正处于阅历丰富、学养深厚、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创作黄金期,退休生活又赐给了她充裕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文学创作上当属大有可为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