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之(1938—2000年),男,安徽蚌埠人,1957年高中毕业于蚌埠二中,1955年秋至1956年夏担任学生会主席。高中毕业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大学期间,王政之以敏捷的思维、出众的才能,很快便在山大崭露头角。1962年,尚未毕业的他,便用英文写出了《简单铁磁子理论的应用》,在高能物理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他又在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于授锦教授的指导下,陆续发表了《大横动量强子的包含谱》《对称性理论内强子高共振态的分态》等一系列见解独到、造诣颇深的论文。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科研工作。 1966年7月,28岁的王政之作为最年轻的科学家,代表山大参加了北京国际高能物理学讨论会,与国际知名学者、资深学者共同探讨。会议期间,他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勉励,并合影留念。不久调到新建的光学系组织教学和科研,并被提拔为系副主任。成仿吾校长十分赏识其才干,与时任副校长兼副书记的孙汉卿统一了意见,准备提拔王政之为副校长。而在此时“文革”爆发,王政之也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学术研究。“文革”后期,它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单火球模型理论”,接着又提出“三火球模型理论”,对e+e-粒子在碰撞中湮没的几率与间隙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粉碎“四人帮”之后,他更加痴迷于科学研究,又发表了《KNO标度与平均标度值》等一批高价值论文。1976年,山东大学首次回复了中断十年的业务职称评定,经过严格评审,王政之被评为副教授(总共两人,另一位是后来的山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潘承洞)。王政之先后在光学系、山大晶体研究所任领导职务。1979年5月20日,全国高能物理会议在京举行,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等中外知名学者出席会议。王政之与会并发表英文演讲。演讲获得了阵阵掌声。但王政之却突然昏迷、跌倒在讲台上。北京天坛医院的专家们为其进行了大脑大面积的切除手术,左侧头盖骨被一块15×375px的塑料薄壳替代。从此以后,王政之思维能力破坏殆尽,身体瘫痪,还失去了语言功能,1985年又遭受了离婚的打击。只有年迈的母亲与他厮守。但是,王政之的自我意识逐步恢复,“火球”仍在他的残脑中燃烧!1986年的一个晚上,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王政之居然请求山大计算机系王桂云副教授帮助他计算十分复杂的“火球理论”。从此以后,他的摇摇晃晃的身影又来往于家和山大图书馆之间,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王政之依靠哑语、手势和猜测与人交流、合作,几乎是从1+1重新学起。以他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继续迈向他心中的追求。1986年12月,他的英语论文《多离子能量本征与非线性的作用》发表在由李政道、杨正宁教授任顾问的《中国物理快报》上。1988年7月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一个火球》,1988年3月发表《e+e-粒子的湮失与大横动量P分布》。1990年3—4月,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1996年1月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上发表了《在高能碰撞e+e-湮没几率与间隙现象》。这一系列关于基本粒子理论现象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1994年5月3日《光明日报》载:“当年王政之提出的三个火球理论,他躺倒前发表的《KNO标度与平均标度性》,7年后的今天,已为瑞士Ea5实验组所证实,王政之双手捧起的火球,正闪耀着晶亮的光芒……”他数年如一日的用左手写字,敲击键盘,用他的残脑完成了如此艰巨的科研成果,国外同行被这个大脑被切除的坚强的人所感动了,他们发来贺信:向你的科学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