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2009年第12期,27-33;摘录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150-151)。
55.林崇德、伍新春*、侯志瑾、付芳、臧伟伟(2009):灾后中小学生的长期心理援助模式——基于TAT和SAP的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8-53。
56.臧伟伟、张宇迪、伍新春*(2009):汶川地震外迁学生的PTSD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9-63。
57.臧伟伟、付芳、伍新春*、林崇德(2009):自然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启示。《心理发展与教育》,25(3),107-112。
58.伍新春*、侯志瑾、臧伟伟、张宇迪、常雪亮(2009):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小学校的心理援助现状与需求:以茂县、汶川县和都江堰市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3),110-114。
59.付芳、伍新春*、臧伟伟、林崇德(2009):自然灾难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115-120。
60.倪士光、伍新春*(2009):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4),512-514。
61.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2009):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的信效度验证及其结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7(7),827-830。
62.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2009):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团体辅导干预——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8(2):34-38。
63.倪士光、伍新春、张步先(2009):威海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30(2):167-168。
2008
64.伍新春*、管琳(2008):同伴互动类型对三年级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心理科学》,31(6),1361-1364。(收录于中国教育学会编:《中国教育科学?2008》),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9年3月,167-171)
65.伍新春、臧伟伟(2008):工作特征研究综述。载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百人工程”项目阶段成果选编》,北京:同心出版
??????社,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