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的《德语课》中文版小说封面。
本片继1971年彼得·博韦(Peter Beauvais)导演的版本之后,在2019年又被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搬上了大荧幕。克里斯蒂安曾与本·卡隆一起执导《王冠》,此次导演电影《德语课》,完成了四百多页的原著浓缩到2小时电影的转化,其表现手法抛开了原著小说厚重的经典风格,而采用了提炼方式完成了内核建构,描绘了人类情感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所遭受的异化和扭曲。
电影推荐官
▼
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Christian Schwochow
导演
德国纪实疗愈系导演,总能从冷峻题材提炼出人性的温暖,1978年生于德国东北方的吕根岛(Rugen),瑰丽多彩的自然环境,东德的保守政风,再加上活跃于广播界的父母薰陶与创意教育,形塑了他独一无二的成长历程。从小便神游在许多故事之中,在绘画、音乐与摄影上发掘了自己的艺术天份,长大后曾在不同的电视和广播频道担任过作家和记者,更加确认电影才是自己的终生理想,也唯有电影能结合他在绘画、音乐、文字、摄影上的热爱。于是在2002年至2008年间,进入巴登符腾堡电影学院(Baden Wurttemberg Film Academy)专攻电影导演,在学期间便展露出锐不可当的创作锋芒,完成了许多影像作品。《11月的孩子》是其首部剧情长片,影片大胆挑战德国历史议题,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悲喜,交织成一部细腻动人的追忆旅程,镜头之间尽显大将风采,锐笔意深,不愧为德国影坛最受期待的新锐导演!2011年获第4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提名;2013年获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美洲大奖提名,及世界竞赛单元国际影评人协会奖。
为了庆祝本片在中国的全网首播,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特意从德国录了视频,对原著小说与电影拍摄之间的关联等内容进行品鉴分享,并发来远方祝福。
安珂
Anke Redl
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
一半英国血统,一半德国血统,是生活在中国的第三代家庭成员。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德国海德堡大学,曾是北京大学的学者。媒体职业生涯开始于ARD/德国电视台的制片人岗位,后来曾在路透社北京分社以及英国的《金融时报》媒体和通讯公司工作。1999年与合伙人共同创办CMM-I传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担任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已有15年,曾7次在中国举办德国电影节,热衷于中德两国电影产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014年,被评为亚洲媒体领域的顶级女性之一;2017年在联合国妇女署和CKGSB组织的女性领导论坛上发言,并主持了许多以中国媒体行业为重点的小组讨论。如今已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精通德、中、英三门语言,其双胞胎儿子是在中国长大的第四代家庭成员。
为了庆祝本片在中国的全网首播,安珂特意从香港录了视频,从中德文化交流的角度品鉴本片,并发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