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筐是中国诗坛近年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诗人,也是“70后诗人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从参加青春诗会,到诗集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再到荣膺第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泰山文艺奖(诗歌奖),他以故乡小城“临沂”为背景的诗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邰筐于2008年至2009年,作为驻校诗人在首都师范大学学习和生活一年。为了对邰筐的诗歌创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期通过邰筐的诗歌,对新世纪青年诗人的创作有更深入的认知,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于2009年6月27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海南等地的吴思敬、林莽、刘士杰、王光明、梁小斌、刘福春、杨晓民、陈旭光、商震、江非、西渡、敬文东、张桃洲、邓程、北塔、理钊、卢卫平、段从学、霍俊明、徐南鹏、张立群、林喜杰、唐力、徐俊国、王莹、娜仁琪琪格、安琪、李成恩、艾若、邱建峰、邱亚雷、周习、刘成奇、陈克锋、贾爱军、鲁克、龙扬志、王士强、陈亮、冯雷、罗小凤、李文钢、赵薇、卢娟、卢秋红、聂国艳、韦珺、雷弈、郭艳灵、宋晓东等诗人、评论家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的部分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多种角度对邰筐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探讨。
邰筐以一个背离乡村的游子、一个城市的异乡客的身份开始了他的诗歌,正如吴思敬(诗评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所言,他的诗歌是城市与农村生活的交响,展示了一代人在城市化中的精神历程。林莽(诗人,《诗刊》编辑部主任)也把邰筐视作一个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清醒的和清晰的观察者。认为邰筐对现实题材的书写,已经不同于以往概念中那些诗歌作品,它们是关注当下,直面时代的,它们不再是沦于表层的,固有传统的,人们惯常认为的那种诗歌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具有超验性的,更为直接的,甚至是后现代成分的一种诗歌创作。
邰筐在致辞中真诚而动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把在首都师范大学一年的驻校经历,同他和江非、轩辕轼轲在临沂共同切磋诗歌的时期,当作自己写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邰筐对吴思敬、林莽和其他诗歌界的前辈同仁表达了感谢。
■ 2008年8月,结束了在临沂接近两年的茶馆生意,同时也结束了一段曲水流觞闲云野鹤的散淡时光。8月31日正式进驻首都师范大学,成为首都师范大学2008——2009年度驻校诗人。9月19日,第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颁奖仪式和邰筐驻校仪式在首师大国际文化中心举行。
■ 2009年6月27日,由《诗刊》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海南等地的诗人、评论家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的部分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从多种角度对邰筐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