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高中毕业。1936年在“开发大西北”的呼声中,考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内迁院校中一部分专业于1938年与该校合并成立西北农学院。在家乡沦陷、中断了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赵洪璋靠“战区学生贷金”修完了学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赵洪璋到陕西农业改进所大荔农事试验场工作,负责小麦、谷子、棉花等多项试验。在总结多年圃场试验工作的过程中也深入农村,调查当地农作物品种分布和轮作栽培情况,受到了陕西省农业改进所的嘉奖。这时他看到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大多是一些秆软易倒、多病的古老农家品种,亩产不足50公斤,农民劳动终年难以果腹,心里便产生了“改良品种,兴农富国”之抱负。1942年初,赵洪璋被老师沈学年教授调回西北农学院任助教。从此,他便一面进行教学,一面进行小麦杂交育种实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1949年5月赵洪璋在西北农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新品种的生产利用计划。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种、示范、繁殖、推广工作迅速在关中地区铺开。大量资料证明,“碧蚂1号与4号”及“西农6028”三个品种具有较突出的抗倒、抗病能力,综合性状全面,适应性广泛,亩产可达150-200公斤以上,比一般品种增产15%-20%。1950年春北方冬麦区条锈病大流行,许多地方品种和改良种都严重感病,减产三成以上,唯独“碧玛1号、4号”和“西农6028”等极少数品种在关中地区表现抗病不倒、增产显著。这一事实引起了华北各地党政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极大重视,争先扩大试种和示范推广,因而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959年三个品种的最大种植面积达到1.1亿亩,其中“碧蚂1号”占9000余万亩,创中国一个品种年种植面积的最高纪录。“碧蚂4号”最大面积亦达1100万亩。“西农6028”抗吸浆虫,对恢复和发展关中、晋南、豫西、豫南、皖北、苏北等吸浆虫危害地区的小麦生产起到很大作用,最大面积达460余万亩。为了表彰他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1950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5年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56年后连续当选为第2、3、4届全国政协委员。

4 赵洪璋等,碧蚂1号小麦选育经过。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1)。

5 赵洪璋。碧蚂1号小麦在黄河中下游的情况。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 (1)。


赵洪璋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赵洪璋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3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传奇私服 阿斗复盘 邰谇是 剧本杀《达芬奇》复盘解析 mn你住在讶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