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周年
100年前,由牛子厚先生和叶春善先生共同创办的”喜(富)连成社”,是中国京剧史上开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的京剧科班;是传统艺术教育机构杰出的典型。在它长达40余年的历史中,走过了一条极其艰辛的创业与办学之路,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保留、整理、创作、排演了大量优秀剧目,为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教育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说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影响深远,为百年来中国京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振兴作出了承前启后的卓越贡献。
富连成科班对中国京剧事业,对中国戏曲教育,特别是对京剧艺术人才培养上的跨时代深远影响,在我们中国戏曲学院身上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
持续了44年的富社科班,共培养京剧表演人才近800名,建校55年的中国戏曲学院(校)培养表演、导演、音乐、舞台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戏剧戏曲艺术人才近6000人。富社科班与中国戏曲学院,一为旧学(或旧艺学),一为新学(或新艺学),一为民办,一为国立,在办学的性质、宗旨、方针、任务、办学模式上确有根本上的区别,但是从京剧艺术人才培养的角度,从传统民族艺术教育及民族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角度讲,两者又确有其一脉相承之处。这就是,以富社科班为代表的(当然还包括如中华戏校等其它戏曲科班)民族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经验,对中国戏曲学院产生了持续、积极的重要影响,以富社科班为代表的艺术教育传统和育人经验,在中国戏曲学院身上得到了延续、继承、丰富和发展,得以推陈出新。
作出这样的判断,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不仅在于艺术的规律和艺术教育的规律是相通的,不会因时代的转换而改变,更在于另外一个事实,即如萧长华、雷喜福、侯喜瑞、王连平、于连泉、萧连芳、贯大元、孙盛文等一批先后参与富社科班创业的京剧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的后半生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教育事业;还在于在中国戏曲学院办学的55年间,先后有宋富庭、高富远、萧盛萱、高盛麟、王世续、阎世善近百名富社科班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嫡传弟子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也正是他们把富社科班的优良艺术教育传统和育人经验带到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身上得以延续继承、丰富发展。富连成社的办班经验,以及从富连成社到中国戏曲学院,在戏曲教育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问题上,谈几点想法。
富连成 -
办学追求
不为钱财只为育才的办学追求和办学宗旨,是富社科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清末民初的东北富商牛子厚,作为喜(富)连成科班创始人之一和出资人、首任班主,之所以慷慨出巨资创办喜(富)社,并非出于商业性目的,更多的是因为牛氏广交京剧名士,酷爱京剧艺术,想为京剧发展做些事情的社会义举。到了1912年,当时号称京城”沈百万”的另一富商沈仁山先生作为该社主要出资人,接牛家任第二任班主,把富社继续办下去,也不是想要通过举办该班而赚钱,实际上也不可能赚到多少钱。沈仁山的后人白化文先生在2004年12月20日中国文联举办的纪念富社创办100周年座谈会上,以及在其撰写的《富连成三十年史》新印小记中都谈到这一点。”沈家接办科班后,投人大量资本”。”在这一段时间内,富连成社确实连年唱戏赚钱而不是赔钱。但是沈家绝对没有往家中拿富连成社唱戏赚的钱,而是不断地往富连成社添钱。唱戏赚的钱也作为再生产投入。沈家拴这个班子,目的主要在为自己商业声誉宣传……在二十多年中,沈家添进富连成社的钱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