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店铺都预告了开门时间,最早的是农历正月初四,大多是初六,也有人打算在家休息到初十。1月24日,武汉封城的第二天,还有人信心满满地宣布,放假后,正月初四就会开门营业。
王楚玉是武汉市硚口区南湾社区的主任,在南湾社区工作超过15年了。在封城前,王楚玉去街道开过一次会,得到的指示是,因为新冠肺炎,财政供养人员不得离开武汉,不能宴请外地宾客。王楚玉最早是在2019年底听说“不明肺炎”事件的,任何一个呼吸科医生或传染科医生,听到这个词,都会如临大敌,但王楚玉不是医生,他只了解到,患病人数并不多,也就没有太在意。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他平时跟疾控和卫生部门打交道只有几件事,一是居民养鸽子,每年有相关部门上门打针;二是每年爱国卫生运动时,相关部门会到社区点位投放除四害(蟑螂、老鼠、苍蝇、蚊子)药物,需要社区工作人员配合。除此之外,王楚玉没有任何流行病和传染病的知识,当然也谈不上预判,他当时还准备好好过个年呢。
2019年,他所在的社区格外忙,先是因为军运会,从10月忙到11月,社区内的卫生死角、盲道、共享单车、小摊贩,都需要随时清理。运动会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早上六七点就得上班,巡视辖区,在重要路口或者行车路线上维持秩序。随后,他们又迎来文明城市的复检和年度总结。春节前也忙,辖区里有10多位孤寡老人,80多户空巢老人,都需要慰问。
2月21日,硚口区一酒店隔离点外,社区工作人员守在门口,他们请摄影师拍了张集体照
王楚玉当时觉得,肺炎的事,患者上医院就可以了,跟社区没什么关系。封城前后几天,社区接到了很多通知或通报信息,大家就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也没想过公布或是做什么准备,就是存个档”。
社区是从1月23日也就是封城当天正式开始加班的。1月24日中午,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对新冠肺炎实行分级诊疗,发热病人将由社区送往社区医疗中心,筛查分类,再往上级医院输送。在本刊1月26日对武汉20多个社区和街道的随机采访中,很多社区甚至不知道这一政策。
王楚玉所在的街道倒是在1月24日上午开了个会,布置了分级诊疗的事,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指示,到底要做什么。王楚玉所在区的另一个社区主任告诉本刊,他们街道同样在1月24日早上开了会,下拨了一笔资金,指示他们买防护物资,随后,他们在1月24日到超市抢购了一批口罩和84消毒水。而当地一家报社记者告诉我,她曾采访过一个社区主任,早在1月23日封城当天就开始四处抢购消毒物资和防护用品,并部署社区内的隔离事宜,这个社区后来成为该区感染率较低的社区之一。这个社区主任,曾有同济医学院护士和两年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经历。
王楚玉没有这样的职业积累,他开始购买口罩、手套和消毒用品的时间大约在1月25日,也就是封城第三天后。那时候,各处的货源已经相当紧张,而大量的发热病人已经涌到社区来了。当时,发热患者到社区来登记,无论患者还是登记人员,都没什么防护。正是通过患者,王楚玉才了解到,各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病人需要排队就医。
随后,情况几乎是急转直下的,先是街道指派的供应伙食单位,厨师发烧隔离了,社区工作人员只能连续10多天靠泡面和干粮度日。1月27日,社区一名工作人员核酸检测为阳性,其家人也被感染。其他工作人员非常恐慌,王楚玉记得,第一名同事确诊后,另一名同事立刻去医院拍了张CT,这名同事是哭着到医院,又哭着做完检查的,直到结果显示未感染,他才放松下来。
而实际上,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7日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全国医护人员的重症病例1688例,其中武汉有1080例,医护人员发病高峰期出现在1月28日前后。这意味着,在王楚玉和同事们茫然无措,恐慌到涌去医院这段时间内,武汉各医院正在发生严重的院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