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公书林”
棣华女士于1861年8月2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曾任Richmond图书馆馆员,于1899年来到中国后,在教会创办的“文华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同时兼管图书馆工作,从此开始了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在中国图书馆学正规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20年3月建立了武昌文化大学图书科,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之后又大力推行美国的办馆方式,以致当时在中国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的图书馆协会,推动了全国各种类型图书馆的发展。1926年代表中华图书馆协会出席美国图书馆协会50周年大会。代表中国倡导成立国际图书馆及目录学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前身),是15个倡导国之一。生活俭朴,独身一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文华图书科季刊》撰文,颂扬她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韦女士任教后,在1910年终于成立了公书林(公书林者,民众化之公开的图书馆也),开创了开放办馆思想之先河,同时在一些国立大学里开办各种各样的讲座,以吸引学生及民众利用图书馆。并在191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流动图书馆,深受广大民众欢迎。随着图书馆业务活动的扩大与深化,文华公书林越来越缺乏受过正规图书馆教育的人员,韦女士在美国教会的帮助下,于1914、1917年分别派出两名学生沈祖荣和胡庆生到美国接受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正规教育,在沈、胡二人从美国学成归国后,韦女士便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创办第一所图书馆学校,于是,在当时任文华大学校长孟良佐的大力支持下,于1920年3月设立“文华图书科”。1929年独立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51年由私立改为公立,1953年并入武汉大学。至1949年止,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共培养图书馆专业人员约500人,他们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图书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正规教育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韦棣华女士早在1907年5月由北卡州召开的第29届ALA年会上宣读了《中国城市的图书馆工作》,第一次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图书馆运动,自此开始了艰难的为中国图书馆争取资金的国际活动。在美国逗留的5个月中,韦女士与上百名参议员及国会议员交谈,韦女士的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中外教育界、宗教界、商业界等人士纷纷请愿,将美、英两国的“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作为基金,用作教育事业之用。最终美国国会于1924年5月决定将庚子退款中的600多万美元用于文化教育事业,由中国文化教育基金会负责,其中50万美元用于建造北京图书馆,并在10年内负责其运行费的一半;基金会还决定支持国内其他6所图书馆,同时每年资助文华图专5000美元用于教度及奖学金支出。受美国影响,英国在1926年的《中英咨询委员会报告书》中决定庚子赔款之大部分作为基金用作教育事业,并对文华图专亦常年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在韦女士生前最后的日子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文华图专争取捐赠,她的美国朋友帮助她争取到11000美元亦即后来的韦棣华基金,后又有数人增加了对这一基金的馈赠。这一系列的努力,韦棣华女士使中国图书馆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