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荫(1830—1890),光绪年间官至太子太保、军机大臣。酷爱金石,宅内所藏国之珍宝西周盂鼎、克鼎,抗战时期日寇搜索未果,1951年由潘氏后裔捐赠国家。

潘祖荫故居坐落在平江河西侧幽静的南石子街,包括几个大宅院和现已废弃的苏州床单厂招待所。

谁能在这里找到昔日“攀古楼“和“滂喜斋”的影子呢?精通金石书画的潘祖荫以“滂喜斋”的古籍善本和“攀古楼”的铜器收藏闻名于世,他去世后这些宝贝都转移到了这里,包括“海内三宝”之二的大盂鼎和大克鼎在内,在潘氏后人的保护下避过一次次劫难。

不久前,这里被列入苏州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程的首批12个试点之一,潘祖荫故居即将拂去尘埃,将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展现在世人面前。

“海内三宝,潘有其二”

南石子街7号门旁,挂着“潘祖荫故居”的牌匾。就在这块匾的两侧,旧日石库门的两根柱子依稀可辨,这里,就是昔日显赫一时的潘宅正门。正门东面破墙开了一家小理发店。再向东,是苏州床单厂招待所的大门。

潘祖荫的玄孙潘裕达就出生在这里,1952年,他四岁时搬离。由于老宅被隔断住进许多人家,虽然整体格局未变,但内部已面目全非,潘裕达已很难辨认出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

翻开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苏州旧住宅》,书中保存着潘祖荫故居的平面图,这是上世纪50年代陈从周先生测绘的。从图上可清晰看到,住宅分为三路五进,其中东路前部是花园。潘裕达指着中路的第三进房屋说,当年大盂鼎和大克鼎就藏在这里。

大盂鼎和大克鼎,是两件被称为“重器鸿宝”的西周铜鼎,与毛公鼎一道,并誉为“海内三宝”。如今,这三只宝鼎分别成为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潘裕达说,关于这两个鼎的故事是祖母潘达于后来讲给他听的。祖母说,家里有过几百件铜器,“一间隔厢全是铜器,一间隔厢全是书”。

潘祖荫在北京去世后,弟弟潘祖年将兄长的青铜器和书画典籍足足装了4船运回苏州,其中就有著名的国宝——大克鼎和大盂鼎。大盂鼎是目前出土的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铜器。据传,左宗棠遭人弹劾,潘祖荫上疏营救,使左宗棠在官场上得以东山再起。左宗棠出于感激,将珍藏的大盂鼎赠送给了钟爱青铜器的潘祖荫。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的克鼎几经转手后也被潘祖荫用重金购得。

潘祖年去世后,孙媳潘达于挑起守护家藏的重任。上世纪20年代,有一个美国人专程来苏州,出价黄金600两或楼房一幢换两鼎,被潘家拒绝。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苏州沦陷,潘达于让家人将两鼎埋在家中一间堆放杂物的大屋里。她让家中的木匠做了一个大木箱,在鼎内塞入破絮,上面覆盖泥土,地面仍铺方砖,不露丝毫痕迹。潘氏全家避难离开苏州后,日军曾多次去潘宅搜查,都没搜到。

1951年,潘达于将两件国宝捐赠给即将开馆的上海博物馆。 1959年国庆十周年,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开馆,上海博物馆以大盂鼎等125件珍贵文物支援。自此,两鼎南北两馆各镇一方。

2004年,上海博物馆为潘达于老人举办百岁寿诞,同时举行“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分离近半个世纪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馆重新聚首。


潘祖荫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潘祖荫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3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传奇私服 阿斗复盘 邰谇是 剧本杀《达芬奇》复盘解析 mn你住在讶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