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他在上海与田汉合作,创办南国电影剧社,参加了未完成的影片《到民间去》的拍摄,演出了《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话剧。他是南国社的主要骨干。1929年初,应广东戏剧研究所所长欧阳予倩之邀,到广州任该所的剧务主任和该所附设的戏剧学校教务主任。1933年冬,在既无资金又不愿让官方作后台的情况下,他全凭自己的热情和勇气,以及话剧界朋友们的支持,赤手空拳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旅行剧团。当时,中国人民正遭受着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无穷苦难,话剧作为西洋艺术被介绍到中国来,能够欣赏的观众并不多。他不计成败得失,偕同妻子关静、女儿唐若青投入了这个开始仅几个成员的小剧团。经过惨淡经营和伙伴们的共同奋斗,“中旅剧团”这个纯粹的民间职业话剧团走南闯北,踪迹遍及平、津、沪、宁、汉和香港等地,努力支撑了14年之久,终于闯出了一条路,扩大了话剧的影响,推动了话剧的职业化。他导演、主演的许多重要剧目,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培养了大批话剧人才,如舒绣文、蓝马、白杨、陶金、孙道临等人。著名话剧演员孙景璐曾说:“我是唐槐秋先生指引下开始了艺术生涯的。”
《桃李劫》
他和电影界的关系密切。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他当选为执行委员。在《都会的早晨》、《失恋》、《桃李劫》、《大地之花》、《孔夫子》、《洪宣娇》、《大雷雨》等影片中,他均演过主要角色。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他在沦陷区组织演出进步剧目,在北平和上海两次被日军投入监狱,身体备受摧残,他不怕利诱威逼,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崇高气节。田汉赞扬他“开荒播种三千里,茹苦含辛二十年”,“矢傲满身犹战斗,湖南端的出蛮牛”。
全国解放后,他在北京中国戏曲研究所任导演科长,参加过《兵符记》的导演。1954年4月25日逝世,终年56岁。
1984年11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为纪念中国旅行剧团成立50周年暨著名戏剧家唐槐秋逝世30周年,专门召开了纪念会。阳翰笙、曹禺在发言中都称他是“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
1927年先后游历了瑞士及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观赏到众多名家画作。5月,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展出其作品9件。秋,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1月,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美展汇刊》上连续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章,批判了欧洲美术界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流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提倡绘画的写实性、创新性。
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夏,在江西南昌走访民间木雕艺人范振华。
1931年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